大倾角带式输送机在电厂上的应用
在物料输送领域,大倾角带式输送机凭借其独特优势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与众多同类型设备一同活跃在各个行业。在火力发电厂这个用煤大户且输送环境复杂的地方,大倾角带式输送机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深入探讨一下它在电厂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发电厂的煤运输路径
发电厂煤炭的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决定了煤炭到达电厂后的后续处理流程以及输送设备的布局。
当采用铁路运输供煤时,对于装设4 - 6台机组的电厂,带式输送机的布局有着明确的规划。在卸煤环节,若使用翻车机,所需带式输送机长度约为80米;若采用缝隙煤斗,长度则大概在180米。从卸煤装置运输到燃煤系统,距离在350 - 450米之间;煤场堆取作业需要的输送长度为300 - 400米;而煤块输送及配仓环节,输送距离在300 - 500米。综合计算,整个铁路运输供煤过程中,带式输送机的总输送路程大约在1200 - 1500米。铁路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仅次于水运,因此成为发电厂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考虑到电厂的特殊环境,对设备安全性要求极高。为了确保煤炭输送的连续性,全线通常会设置双路带式输送机,一路负责工作,另一路作为备用。如此一来,输煤工艺系统所需带式输送机的总长度就会达到2500 - 3000米。
对于水路运输供煤的电厂,情况则更为复杂。码头等接卸位置往往距离电厂较远,特别是使用大型海轮运煤的电厂,接卸码头通常建在远离岸边的深水区,通过引桥与厂区相连。这就导致煤炭从码头到电厂的运距大幅增加,可能达到上百米甚至上千米。因此,通过水运到达的煤炭,还需要借助陆运,也就是货车运输才能进入电厂。尽管火车运输过程中也会用到货车,但相比之下,水路转陆运的方式无疑增加了运输成本。
发电厂中大倾角带式输送机使用特点
受料、运输与卸料环节的特殊要求
在火力发电厂的煤炭输送工艺中,无论采用何种运输方式,都必须经过受料、运输以及向原煤斗卸料这几个关键过程。这三个环节对输送机的要求各有不同。在受料环节,需要输送机能够稳定、准确地承接煤炭,避免煤炭洒落;运输过程中,要保证煤炭在输送带上平稳移动,防止出现偏移、打滑等问题;而在卸料环节,则要求输送机能够高效、彻底地将煤炭卸入原煤斗,减少残留。大倾角带式输送机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性能,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些不同环节的要求,实现煤炭的顺畅输送。
带速选择偏低
电厂的带式输送机大多布置在煤房内,对煤尘治理有着严格的要求。根据相关统计学数据和实际经验,较低的带速有助于减少煤尘的产生和飞扬。因此,在电厂的煤炭输送系统中,通常会选用较低的带速。这样不仅可以改善煤房内的工作环境,降低煤尘对设备的磨损和腐蚀,还能减少因煤尘引发的安全隐患。
安装固定且模式化
发电厂的带式输送机安装位置一旦确定,就会固定不变。而且国内发电厂的厂房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件的使用比例日益增加。这种建筑结构特点使得带式输送机的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套用了固定模式,较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虽然这种模式化的布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设计和施工过程,但也对输送机的通用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倾角带式输送机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具备较好的通用性和稳定性,能够适应电厂固定的安装环境和模式化的布置要求。
运行率相对较低
由于发电厂对安全性要求极高,为了确保煤炭输送的可靠性,整个工艺系统中的带式输送机多数设置双路,一路工作,一路备用。而且多数电厂的实际运行时间每昼夜不足18小时,也就是说每路带式输送机全年平均运行时间仅200 - 300小时。这种较低的运行率虽然减少了设备的磨损和疲劳,但也对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保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倾角带式输送机需要具备良好的质量和稳定性,能够在长时间闲置后迅速投入运行,并且在运行过程中保持高效、稳定的工作状态。
适应煤种变迁的能力
发电厂所使用的煤种可能会因来源不同而发生较大变化,这对带式输送机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当来煤颗粒较大时,对缓冲托辊的强度和耐磨性要求更高,以确保能够承受大颗粒煤炭的冲击和磨损;来煤水分较小时,运行时飞尘会增大,这就要求导料槽、料斗、管道等部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煤尘泄漏;煤内杂质较多时,遇水后流动性会增大,容易在输送带上残留,因此需要配置高效的清扫器,及时清理输送带上的杂质,保证输送机的正常运行。大倾角带式输送机通过不断优化设计和改进配件,能够较好地适应煤种的变迁,满足电厂多样化的生产需求。
大倾角带式输送机在发电厂的煤炭输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适应了发电厂复杂的运输环境和严格的安全要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电厂生产需求的不断变化,大倾角带式输送机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发电厂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生产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当然,关于大倾角带式输送机在电厂应用的研究和实践仍在不断深入,我们期待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发现。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