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的十三个保护装置都哪些
在工业生产领域,带式输送机作为物料运输的核心设备,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生产线的连续运行效率。为应对复杂工况下的机械故障、电气异常及环境风险,现代带式输送机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保护体系。本文将从机械防护、电气控制、环境监测三大维度,系统解析带式输送机的十三个关键保护装置及其技术原理。
一、机械防护类装置
1. 防跑偏保护装置
防跑偏装置通过检测输送带横向位移量实现主动防护。当输送带偏离中心线超过托辊边缘20mm(三联辊结构为70mm)时,安装在机架上的跑偏传感器触发报警信号;若跑偏持续5-10秒未纠正,系统将自动切断电源停机。该装置在机头、机尾及坡度变化处需成对安装,中间段每30-50米设置一组,有效防止边缘磨损和物料洒落。
2. 防撕裂保护装置
针对输送带纵向撕裂风险,防撕裂装置采用压电式或牵引钢丝绳式传感器,安装于落料点下方10-15米处的胶带层间。当锐器刺穿输送带时,传感器检测到压力突变或钢丝绳断裂,立即触发紧急停机。某大型煤矿应用案例显示,该装置成功拦截了直径12mm的铁棒穿透事故,避免经济损失超200万元。
3. 逆止保护装置
在倾斜巷道(倾角>8°)的下运工况中,逆止装置通过棘轮机构或塞带式结构实现反向制动。当电源切断时,棘轮与减速器输出轴锁死,或驱动滚筒与胶带间嵌入制动带,确保输送机在3秒内停止下滑。测试数据显示,该装置可承受最大300kN的反向扭矩,满足重载工况需求。
4. 飞带保护装置
针对高速输送带(带速>4m/s)的脱轨风险,飞带保护装置采用液压缓冲器与导向滚筒组合设计。当输送带跳离托辊组时,导向滚筒自动调整角度,配合液压阻尼器吸收冲击能量,使输送带在0.5秒内回归正常轨迹。某电力企业的应用表明,该装置使飞带事故率降低92%。
5. 局部过载保护装置
通过在托辊组安装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输送带单位长度载荷。当载荷超过额定值15%时,系统自动降低给料机转速;若持续超载30秒,则触发停机保护。某水泥厂的应用数据显示,该装置使输送带使用寿命延长40%,电机故障率下降25%。
二、电气控制类装置
6. 防滑保护装置
防滑检测系统通过比较驱动滚筒与输送带的线速度差实现打滑监测。当速度差持续5秒超过设定值(通常为额定带速的30%)时,系统发出低速报警;若滚筒转速低于正常值70%且持续10秒,则自动切断电源。磁电式速度传感器在粉尘环境中的可靠运行周期可达20000小时。
7. 超速保护装置
针对下运工况的惯性超速风险,超速检测装置在带速达到额定值115%-125%时触发报警,130%时紧急停机。某金属矿山的应用显示,该装置成功拦截了因制动失灵导致的带速突增至5.2m/s的险情,避免飞车事故。
8. 欠电压/过电流保护装置
通过磁力启动器内置的电压电流传感器,实时监测电网参数。当电压低于额定值65%或电流超过整定值120%时,保护装置在0.1秒内切断电源。某化工企业的统计表明,该装置使电气故障引发的停机时间减少65%。
9. 拉绳急停装置
沿输送机全长布置的拉绳开关网络,每40-50米设置一个急停点。当任意位置拉动绳索时,限位开关触发信号通过PLC系统在0.3秒内实现全线停机。某港口码头的应用显示,该装置使应急响应时间从人工操作的3分钟缩短至8秒。
三、环境监测类装置
10. 堆煤保护装置
采用电极式或超声波式传感器监测煤仓/漏斗煤位。当煤堆触及传感器探头时,系统在2秒内切断给料机电源。某火电厂的应用数据显示,该装置使煤仓溢煤事故减少90%,清理工作量降低75%。
11. 烟雾保护装置
在驱动滚筒下风侧10-15米处安装红外烟雾传感器,当烟雾浓度持续2秒超过1.5%时,触发声光报警并启动自动洒水装置。某煤矿的火灾模拟试验表明,该装置可在火灾初期(30秒内)控制火势,为人员疏散争取关键时间。
12. 温度保护装置
热电偶传感器实时监测驱动滚筒轴承温度,当温升超过设定值(通常为80℃)时,启动洒水降温并报警。某钢铁企业的统计显示,该装置使轴承故障率降低58%,维修成本减少42%。
13. 超温自动洒水装置
与温度保护装置联动,当检测到异常温升时,电磁阀开启喷淋系统,单点喷水量可达5L/min。某选煤厂的应用表明,该装置使驱动滚筒表面温度降低30-40℃,有效防止胶带热老化。
四、保护装置的协同应用
现代带式输送机保护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架构,各保护装置通过现场总线与中央控制器实时通信。当任一传感器触发报警时,系统自动执行三级响应机制:
局部响应:故障点附近50米范围内设备降速运行;
区域响应:关联工段(如给料机、破碎机)停止作业;
全局响应:全线停机并启动应急预案。
某跨国矿业公司的实践显示,通过保护装置的协同控制,其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提升至1200小时,年维修成本降低37%。
结语
从机械防护到智能监测,带式输送机的保护装置体系已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防护网络。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新一代保护装置正朝着预测性维护、自适应调节等方向发展。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合理配置保护装置不仅是合规要求,更是提升设备可靠性、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举措。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控制理论的突破,带式输送机的安全防护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