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输送机噪音标准是多少分贝

皮带输送机作为工业生产中物料运输的核心设备,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问题长期困扰着企业与周边居民。根据行业规范与实际案例分析,皮带输送机的噪声标准需结合设备类型、运行工况及环境要求综合判定,通常需控制在80-90分贝(dB(A))范围内,但具体限值需根据场景动态调整。

一、行业规范中的噪声限值框架
1. 通用工业标准
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明确规定,生产车间及作业场所的噪声限值为85dB(A),现有企业经技术改造后仍无法达标的可放宽至90dB(A),但连续暴露时间每减半,允许噪声值可提升3dB(A)。例如,某选煤厂通过优化驱动装置结构,将噪声从92dB(A)降至88dB(A),符合“8小时工作制下不超过90dB(A)”的放宽条件。

2. 设备专项标准
针对皮带输送机的特殊性,相关技术文件提出更细致的要求:

MT820-2006标准:煤矿用带式输送机负载运行时噪声不得超过90dB(A),若超标需为操作人员配备耳塞等防护装备。
GB14784-93规范:要求输送机运行时噪声值不超过80dB(A),这一标准多应用于对环境噪声敏感的场景,如食品加工、医药生产等领域。
3. 环境功能区划标准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不同区域对噪声的容忍度差异显著:

工业区:昼间限值65dB(A),夜间55dB(A);
居民区:昼间55dB(A),夜间45dB(A);
特殊安静区(如医院、学校):昼间50dB(A),夜间40dB(A)。
某钢铁企业案例显示,其皮带输送廊道距居民区仅15米,原始噪声达86dB(A),通过全封闭廊道、双层声屏障及静音托辊改造后,居民区昼间噪声降至41dB(A),满足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二、噪声超标的根源解析
1. 设备本体噪声
驱动系统: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噪声比空载高3-5dB(A),齿轮加工误差、减速器箱体形位公差超标、装配同心度偏差等均会引发机械振动噪声。例如,某矿山企业因驱动装置架刚性不足,导致噪声额外增加7dB(A)。
滚筒与托辊:滚筒动平衡不良会产生“打鼾”声,托辊无缝钢管壁厚不均、轴承孔圆心偏差大等问题会引发周期性振动噪声。某港口输送机案例中,更换不合格托辊后噪声降低5dB(A)。
输送带状态:底面网格粗糙的输送带高速运行时空气挤出噪声显著,磨损超限的输送带摩擦系数降低,在潮湿环境下易产生刺耳摩擦声。
2. 安装与运行因素
基础稳固性:驱动装置基础不扎实会导致整机振动加剧。某水泥厂输送机因头架高度差调整失误,噪声从82dB(A)飙升至89dB(A)。
物料特性:输送粒度大、硬度高的物料时,托辊承受冲击力增加,噪声值可提升3-5dB(A)。
运行参数:带速每提高1m/s,噪声约增加2-3dB(A)。某煤矿将带速从2.5m/s降至1.8m/s后,噪声从88dB(A)降至83dB(A)。
三、降噪技术的实践路径
1. 源头控制技术
优化机械设计:采用斜齿轮替代直齿轮可降低轮齿刚度变化引起的振动,某机械厂改造后齿轮箱噪声从91dB(A)降至84dB(A)。
选用低噪声部件:静音托辊通过优化轴承结构与密封设计,可将运行噪声控制在65dB(A)以下,较普通托辊降低8-10dB(A)。
维护与更换:定期检测输送带磨损厚度,当局部减薄超过30%时需及时更换;每季度润滑滚筒轴承,可减少因干摩擦产生的噪声。
2. 传播路径阻断
全封闭廊道:采用彩钢板或玻璃钢构建封闭空间,利用吸声材料降低噪声反射。某电厂输送廊道改造后,插入损失达8dB(A)。
声屏障技术:双层玻璃钢声屏障对中高频噪声的隔声量可达16dB(A),某高速公路沿线企业应用后,厂界噪声从78dB(A)降至62dB(A)。
减震装置:在驱动装置与基础间安装橡胶减震垫,可吸收10-15Hz低频振动能量。某选矿厂应用后,设备振动加速度降低40%,噪声减少6dB(A)。
3. 综合治理方案
某港口输送系统降噪项目采用“密闭廊道 双层声屏障 静音托辊 减震垫”组合方案,实现综合降噪32dB(A):

密闭廊道:阻断噪声向空中传播,插入损失8dB(A);
声屏障:阻挡噪声向居民区辐射,隔声量16dB(A);
静音托辊:降低托辊运行噪声,贡献降噪量5dB(A);
减震垫:减少设备振动传递,降噪效果3dB(A)。
四、标准执行与效果验证
1. 监测方法
依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噪声测量需满足以下条件:

测点位置:距设备表面1米、高度1.2米处;
时间要求:连续测量20分钟,取等效连续A声级(Leq);
背景噪声修正:当背景噪声与设备噪声差值小于3dB(A)时,测量结果无效。
2. 达标判定
以某居民区旁的输送机为例:

原始噪声:86dB(A);
治理措施:全封闭廊道 声屏障 减震垫;
治理后噪声:50dB(A);
标准符合性:满足居民区昼间55dB(A)、夜间45dB(A)的限值要求。
五、未来趋势与挑战
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皮带输送机噪声控制正从“末端治理”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型:

智能监测系统:通过振动传感器与AI算法实时诊断设备故障,提前预防噪声异常;
新型材料应用:纳米吸声材料、非晶合金托辊等新技术可进一步提升降噪效果;
标准动态更新:需结合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建立差异化的噪声限值体系。
皮带输送机的噪声标准需以行业规范为基准,结合设备工况与环境要求综合判定。通过源头设计优化、传播路径阻断及智能监测技术的协同应用,可实现噪声达标与生产效率的平衡,为工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电话
  • 留言
  • 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