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输送机噪音控制标准

皮带输送机作为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的连续运输设备,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不仅影响作业环境质量,还可能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根据《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及《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等国家标准,皮带输送机在空载及负载运行时的噪音值需严格控制在80dB(A)至90dB(A)范围内。当设备运行噪音超过阈值时,需采取系统性降噪措施,并依据实际工况制定针对性控制标准。
一、噪音控制的核心指标与分级标准
1. 基础限值与动态调整机制

国家标准明确规定,皮带输送机在额定工况下的噪音值需满足以下条件:

空载运行:噪音值不超过80dB(A);
负载运行:噪音值不超过90dB(A);
特殊工况:当设备运行速度超过7m/s或输送物料粒度大于200mm时,噪音值可适当放宽至95dB(A),但需配套安装局部隔音罩。

实际运行中,噪音控制需结合设备功率、带速、物料特性等参数动态调整。例如,某水泥厂在输送粒径50mm的矿渣时,通过优化托辊间距至1.2米,将噪音从88dB(A)降至82dB(A),符合负载运行标准。
2. 区域化噪音分级管理

根据设备与敏感区域的距离,噪音控制需实施差异化标准:

居民区50米范围内:夜间噪音峰值不得超过55dB(A),白天不得超过65dB(A);
工业作业区10米范围内:噪音值需控制在85dB(A)以下;
封闭式廊道内部:允许噪音值上限为90dB(A),但需确保廊道出口处噪音衰减至75dB(A)以下。

某钢铁企业通过在输送廊道内加装复合吸隔声墙板,将出口处噪音从86dB(A)降至68dB(A),成功满足居民区环保要求。
二、噪音源解析与针对性控制措施
1. 驱动系统降噪

驱动装置是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其降噪需从以下维度入手:

齿轮与轴承精度:采用7级精度以上的齿轮加工工艺,可降低齿轮啮合噪音3-5dB(A);轴承游隙控制在0.05-0.12mm范围内,能有效减少振动噪音。
电机与减速机匹配:通过联轴器对中调整,将同轴度误差控制在0.1mm以内,可避免因偏心引发的振动噪音。某港口企业通过此项改进,使驱动系统噪音从82dB(A)降至76dB(A)。
电动滚筒替代:相比传统电机 减速机结构,电动滚筒可降低噪音8-12dB(A),尤其适用于低速重载场景。

2. 托辊组优化设计

托辊是皮带输送机的核心支撑部件,其降噪需关注以下技术要点:

材质选择:采用冷轧钢管替代无缝钢管,可消除因壁厚不均导致的动平衡偏差;表面经精密车削处理后,外圆跳动量需≤0.15mm。
密封结构改进:接触式塑料密封组件配合Z2级轴承,可将轴承运行噪音从75dB(A)降至68dB(A),同时延长使用寿命至5万小时。
间距优化:根据物料特性调整托辊间距,输送散状物料时采用1.0-1.5米间距,输送成件物品时可放宽至2.0-3.0米。某煤矿通过将托辊间距从1.5米缩短至1.2米,使皮带拍打噪音降低4dB(A)。

3. 皮带运行状态调控

皮带本身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噪音水平:

张力控制:通过张紧装置将皮带垂度控制在1.5%-2.0%范围内,可避免因松弛引发的拍打噪音。某电力企业通过安装自动张紧系统,使皮带运行噪音稳定在78dB(A)以下。
纠偏装置配置:采用液压联动式纠偏系统,可实时调整皮带跑偏量≤带宽的2%,相比传统机械纠偏装置降噪效果提升30%。
接头工艺改进:硫化接头相比机械接头可降低噪音5-8dB(A),且接头寿命延长3倍以上。

三、综合降噪工程实施方案
1. 封闭式廊道设计

对于穿越居民区的皮带输送机,需建设全封闭式廊道:

墙体结构:采用100mm厚吸隔声复合墙板,内填50kg/m?密度玻璃棉,可实现25-30dB(A)的隔声量;
通风系统:在廊道顶部设置消声通风装置,通风量需满足设备散热需求,同时确保噪音泄漏量≤5dB(A);
检修门设计:采用双层隔声门结构,门缝处安装密封胶条,可降低噪音泄漏10-15dB(A)。

某建材企业通过实施封闭式廊道改造,使居民区噪音值从74dB(A)降至48dB(A),达到国家一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2. 局部隔音罩应用

针对驱动装置等高噪音区域,可加装模块化隔音罩:

材料选择:外层采用1.5mm厚镀锌钢板,内层敷设50mm厚聚酯纤维吸声棉,中间设置阻尼层;
结构设计:预留检修窗口并配置快速开启机构,确保设备维护便捷性;
降噪效果:在距离隔音罩1米处测量,噪音值可降低15-20dB(A)。

3. 振动隔离与阻尼处理

通过减振措施可进一步降低结构传播噪音:

弹性支承:在设备底座与基础之间安装橡胶减振垫,硬度选择40-50 Shore A,可降低振动传递率70%以上;
阻尼涂层:在廊道钢结构表面喷涂5mm厚阻尼涂料,可使结构共振峰值降低10-15dB(A);
管道包裹:对暴露的液压管路采用铝箔玻璃棉包裹,可减少流体噪音传播3-5dB(A)。

四、噪音控制效果验证与持续改进
1. 声学模拟预测

在方案设计阶段,需通过声学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噪音分布:

预测精度:误差范围需控制在±2dB(A)以内;
关键参数:包括设备功率、带速、物料流量、廊道几何尺寸等;
优化依据:根据模拟结果调整隔音罩形状、吸声材料厚度等参数。

2. 现场实测验证

工程实施后需进行168小时连续噪音监测:

测点布置:在设备周边1米处、廊道出口、居民区敏感点等位置设置测点;
测量方法:采用A计权等效连续声级Leq,测量时间间隔≤1秒;
合格标准:各测点噪音值需同时满足国家标准及地方环保要求。

3. 动态维护管理

建立设备噪音档案,实施预防性维护:

托辊更换周期:根据运行小时数制定更换计划,普通托辊寿命≥3万小时,低噪音托辊寿命≥5万小时;
润滑管理:每500小时对轴承加注锂基润滑脂,每2000小时清洗并更换润滑油;
皮带检测:采用激光扫描仪定期检测皮带磨损情况,当剩余厚度≤原始厚度的30%时及时更换。

结语

皮带输送机噪音控制需遵循“源头抑制、传播阻断、受体保护”的技术路线,通过标准化设计、精细化施工、智能化管理,可实现噪音值稳定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随着声学材料技术的进步,新型纳米吸声材料、主动降噪技术等的应用,将为皮带输送机噪音控制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工业运输设备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电话
  • 留言
  • 位置